核心提示:昨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公布2014年小升初政策,取消共建生。该负责人表示,但由于今年生成电子学籍时的学生信息,将从小升初系统直接导入,就必须要求有派位、特长、寄宿等升学途径的记录,“没有痕迹肯定不能入学。共建生 取消后将释放小升初名额。平谷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引进市区优质名校资源。
■ 关注
共建生 取消后将释放小升初名额
昨日,北京市教委公布2014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宣布取消已存在多年的“共建生”制度。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增加,学校的课程课时和教师工资都已有保障,“没有必要通过相互解决困难进行补充。”不过,今年共建生取消后,能释放多少小升初名额需待招生工作结束进行统计。
共建单位非富即贵
所谓“共建生”,是一种被视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小升初政策,即某些具有实力和背景的企事业单位与部分重点学校达成“合作共建”协议,以保证其职工子女入学。
学校每年都会给这些单位的直系子女一些升学指标,共建单位要向学校交数目不等的钱,这些钱有的由这个单位出,有的由学生家长出,统一由单位把钱给教委,教委留一部分,返给学校一部分。
“共建生最早出现在90年代,但作为北京小升初考试中的一种入学形式,是近10年来开始的。”某位教育系统工作人员表示,共建生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其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政治意义。比如外交部是一个涉外的机构,如果夫妻双方都在国外工作,孩子的教育在缺少家长的监护下可能会受到影响,而身在国外的父母也会希望将孩子放在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受教育,所以单位采取与学校共建的方式,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后来饱受诟病是其“异化”的结果。
共建子弟瓜分名校名额
1998年,北京市小升初取消了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和电脑派位。没有门路的家长们开始疯狂地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点招班,有门路的家长们则是通过条子、共建的方式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这个时候共建就逐步异化了。
2003年3月,在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关于做好2003年小学、初中入学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出现了“学校可以按报经区县教委批准的名单接收‘共建’单位的职工子弟入学。”共建生正式制度化。
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共建生成为家长意见最大的问题。这是因为随着共建的“异化”,它已经使“小升初”失去了公平。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假共建的问题,共建往往成为了一种不正当入学的最佳借口。部分家长可以疏通学校与共建单位双方的关系,自掏共建费用,然后以共建生的名额进入学校。
2009年,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北京市教委提出,中小学要严格控制“共建”学校数目和学生人数。
随后几年,北京几个重点学校扎堆的区县,在“小升初”方案中,对于共建生也开始进行规范。比如,西城区教委2012年发文提到:将严格控制、适当减少“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数量,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继续保留驻区部队“双拥共建班”。
非京籍 就近入学以务工证为准
非京籍父母若持有相应证件,子女小升初也可按京籍对待。
持居住证可享京籍待遇
这些证件包括: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开具的“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以及其父母的“进站函”;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开具的《子女关系证明信》及其父或母本市常住户口登记卡;《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持有以上证件的父母,可持相应材料,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进行登记注册。
持“五证”可申请小升初
如果父母未持有这些证件,非北京户籍的适龄儿童小升初则需要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五种证明材料参与审核。
这“五证”包括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材料经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非京籍子女幼升小也实行就近入学原则。李奕表示,非京籍子女就近入学首先要以五证中的“务工证”为主。他表示,哪个区县为非京籍子女家长开出了“务工证”,相应就要保障这些非京籍子女的入学问题。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单页阅读 |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