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创维总裁杨东文:不想成为当年的诺基亚
EW:这些冲击影响大吗?
YDW:经过2013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我们感觉这个冲击越来越小。心理冲击比实际影响会更大一些。
你们每一回都要问我小米和乐视,基本上他们是新兴产业的代表,而我们突然之间从一个高科技企业变成一个传统企业。这个我们也没太想明白,为什么我们就变成了传统产业?可能是因为互联网吧。
经过两年的适应,我们这些传统企业也做电商,而且增长很快。去年,我们电商销售额占比从7%提升到11%,而国美、苏宁这些销售渠道占比都在下降,从18%降到16%,这就是一个变化。
我们酷开也卖了55万台,发现也不比乐视、小米卖得少。听说乐视去年卖了150万台,小米大概30万台,我们比小米还多一些。
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优势,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供应链。各自互相学习,他们在改善他们的供应链和售后,我们在改善我们的弱项,比如电商销售、互联网传播,包括商业模式,我们开始收点广告费,跟腾讯合作分点游戏分成等。
EW:有压力也有机会?YDW:产业转型的速度在加快,尤其是智能化这一块,电视机从一个功能电视机,转变为一个智能电视机。智能电视机引起很多新兴产业的关注,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从2013年9月份开始,大家都来了,把这个行业炒起来了,而且互联网企业更会炒。
这个行业充满着机会,不单是硬件的机会,还包括后台、服务,后台内容运营的机会,还有智慧家庭的机会。
就像当年的手机一样,诺基亚是把功能机做到极致,但是它在转型过程当中落后了。所以我们也在思考,这么一个转型,会不会真正的大鳄是来自于互联网企业,比如说乐视、小米?我们这些传统的家电企业转型速度慢的,会不会在这一轮转型过程当中像诺基亚一样给淘汰掉?当然我们也希望别是当年的诺基亚。
EW:怎么适应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冲击?
YDW:各个企业都在采取各自的一些做法。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互联网电视机品牌,叫酷开,来参与跟小米、乐视的竞争。海信也成立了相应的这样一个品牌,来参与竞争和转型。TCL在加强官网的建设。我觉得我们创维还是走的步伐比较快一些,有新的品牌,有后台能力的建设。
EW:酷开的商业模式与小米、乐视有不同吗?
YDW:大同小异,人才也是来自于互联网的人才,我们也线上销售。
EW:线下渠道还重要吗?
YDW:渠道还是多样化的,没有一个渠道能够取代所有的渠道。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是多元化的,我买一个面包是到楼下士多店买,买菜就在楼下人人乐,这是我的生活方式。
供应商判断问题的依据很简单、很现实,第一销量,第二成本。我觉得任何一个渠道,逃脱不了一个规律:一个新兴渠道,当它占整个零售份额的20%左右的时候,就进入一个成熟期,它的问题也就来了。它的运营成本会更高,效率在降低,消费体验也会下降。
现在,电商处于快速增长期中,但你看京东的最新财报,它的运营成本从最初的6%、8%,到现在已经变成12%。而且,引流费用在不断增长。国美、苏宁跟我们签的大合同,大概返点20个点左右,现在京东也十几个点了。
EW:厂商最后可能自己做渠道?
YDW:不知道,反正我觉得总会变化。我们有时候看不懂就看美国,基本上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EW:怎么看日系电视企业的竞争地位?
YDW:从技术而言,彩电技术主要看两方面,显示技术和芯片。显示技术,从CRT、等离子到液晶,从标清、高清到4K,趋势是画面越来越清晰,外观越来越轻薄,色彩饱和度越来越好。
就清晰度而言,我觉得4K就差不多够了。智能化主要是机芯,芯片的存储能力越来越多,计算能力越来越快,导致智能化越来越高,人机交互越来越方便。甚至,电视机可能会变成一个机器人,你电视看累了,它能跟你聊天。我想电视技术是沿着这两条道路发展的。
坦率来讲,在CRT时代,索尼是当之无愧的显示技术的专家。但到了数字时代,日本电视制造业发展是滞后的,至少比韩国慢,甚至比台湾地区慢,比大陆也慢。
EW:最后会形成什么样的竞争格局?
YDW:以后可能有两种状况。第一种,最终市场成熟结果是寡头竞争。还有一种是定制化,定制一台自己需要的电视机。从显示技术来讲,小米也好,乐视也好,技术上没什么差别,你用的LG屏幕我也用LG屏幕,你是4K我也是4K,无非是早发布一点或晚发布一点,选49吋或者47吋的问题。智能化也大同小异,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内容,但我个人感觉,将来视频内容也会同质化。你买一台电视机,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都可以看得到。
但也会有差异化,内容的差异化有两个手段,一个是稀缺资源的垄断,比如说腾讯买断了三年NBA转播。还有就是制作团队,比如说乐视做电视剧或者电影,找了郭敬明拍《小时代》。现在我们在期待,看小米能搞出一个什么差异化的东西。
EW:你觉得最后形成垄断的是什么样的企业?
YDW:我们判断是,最后胜出的人一定是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中国4500万台电视机市场由二十多个品牌瓜分,未来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加入,会加快品牌的集中度。六大品牌说不定会变成三大品牌,希望我们创维不是死的那一家。二线品牌基本上会更加难以寻找生存的空间,外资品牌也可能更加集中。我相信这些互联网品牌肯定也会有那么一两个企业能生存下来,我们面临的竞争还是蛮激烈的。
EW:酷开会做内容吗?
YDW:至少目前不会。内容商我们看都不挣钱。我记得上一次跟马化腾谈,我认同他的观点,视频内容将来一定会走向同质化。事实上现在小米电视有的内容,创维电视也有。
内容是另一个产业,不是我们的长项,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贸然去做。而且,内容端到目前为止没有盈利模式。爱奇艺、优酷土豆到现在还在赔,腾讯视频也在赔。乐视去年一年的利润才4000多万元,而且视频这一块挣不挣钱,它做了几部电影是挣钱的,《小时代》是挣钱的。
EW:创维有可能会涉足其他产业吗?
YDW:我们肯定不会搞地产,也不会做汽车。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单页阅读 |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