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事实上,售卖飞机票、火车票强制搭售短期意外保险销售的行为早已备受诟病,类似做法也是监管层三令五申坚决制止的对象。
11月13日 天猫350亿背后的冷思考:过度集中消费有无必要
如果说国庆黄金周是一个传统的全民消费季,那么“双十一”已经成为一个更加惊人网络购物节。
一天350亿元,这还仅仅是阿里的交易额。“双11”给我们带来惊艳的销售数字同时,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问题也随之浮现。有媒体报道,在“双11”凌晨过后,支付宝一度瘫痪,虽然很快被修复,但是客服、物流、售后等随后都会面临“大考”。
“双11”带来种种弊端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为什么还要集中消费,这种消费热潮有无必要?对此,电商观察员鲁振旺表示这要从服装业开始说起,‘双11’服装类产品占总销量的70%左右,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次购物狂欢,对服装业却是一次清理库存的好机会;服装业目前在我国是一个不健全的行业,每年到这时候都会产生大量的库存,而阿里恰恰是通过‘双11’演了一个‘能清理库存’的角色。
鲁振旺认为,如果分散促销,阿里这个“角色”的口碑效应就会大打折扣,同时集中式消费对阿里意义深远,阿里不会分散促销。鲁振旺分析指出,“双11”是一次订单和用户的转移,每一次“双11”,都有大量的优质用户都会从淘宝转移到天猫上来,这些用户未来都会养成在天猫购物的习惯,而对阿里来说,天猫的盈利能力显然强过淘宝。
鲁振旺认为,“双11”对淘宝和天猫所有商家来说是一次大洗牌,每洗一次牌,就有更多的消费者流入天猫,而在天猫内也是从小商家流入大商家,从这方面来看,那小商家前景堪忧。
在淘宝和天猫的商铺绝大数是中小商家,如果说“双11”只是“肥”了电商平台和大商家,那么这样的购物狂欢节对商家有多大意义?
电商观察员陈寿送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时称,如果商家在“双11”促销能提升整年的业绩,那么这对商家来说还是有意义的,但是“双11”节后,不少中小店铺流量、成交低迷,并未能拉升整体业绩却还要承担客服、物流、售后的压力。这有点得不偿失。
对消费者来说,集中式购物更易引发冲动消费,在购物过程中,由于急切的购物心理作祟,也更容易上当受骗,甚至,很多人在去年双十一就已经发现,自己买到的打折商品,其实并没有便宜多少。据360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新增的虚假购物网站中,近4成瞄准淘宝、天猫商城;而网店先抬价再打折的例子也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尤其表现在服装行业,占到近四成比例。
商家和消费者都彻夜不眠的狂欢,到底是谁占了便宜谁赚了钱?一个喧嚣的“双十一”过后,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我们需要的购物节吗?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单页阅读 |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