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戒网瘾学校怎成"摧残基地"?——聚焦戒网瘾学校培训致人死亡事件身披“励志”“矫正”外衣、机构资质参差不齐、收费高昂动辄数万、体罚殴打致人死亡……如此乱象在全国数百家网瘾治疗机构中屡屡闪现,本应是帮助青少年的戒网行为缘何成了另一种伤害?一方面是网民数量提升,不当使用网络的青少年激增,“戒网”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鱼龙混杂的各类机构在标准欠缺、缺乏监管的环境下快速填补市场空白,乱象丛生。业内人士指出,必须
与之相比,近期河南郑州导致一名女生死亡的搏强新观念生活培训学校收费要高出不少,每月5500元,一般培训期为半年,共计33000元,且不保证开具发票。记者随机咨询了几家戒网瘾学校,一年数万元的学费“稀松平常”,有些还需另交数额不等的杂项费用。
除了费用高昂,无资质教学、办学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郑州搏强学校里导致学生死亡的3名教官并没有教师资格证。导致一名网瘾少年死亡的“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也并没有在有关部门登记,属于非法经营。
此外,还有不少机构挂靠于医院、学校等专业场所,看似名头响亮,实则身份模糊。一家戒网学校网站上,“国家‘十二五’异常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问题学生转变国家重点单位”的名号赫然在列,当记者与工作人员核实这些名头的由来时,对方却反复强调学校的网瘾转化率达85%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合格的网瘾治疗人员不仅要具备心理医师的相关资格认证,还要具备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沟通化解其不当使用网络行为的能力。然而记者发现,不少机构对于从业人员资质含糊其辞,“能够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是最常听到的回答。
“戒网”机构亟须“紧箍咒” 整治市场还需重拳出击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青少年深陷网络,网瘾戒治需求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相关医学法规与标准缺失,其中的空白只能由各种治疗机构、“励志”学校补位,乱象丛生也就不足为奇。
乱象背后,是许多家长“病急乱投医”的无奈。在我国,网瘾鉴定、治疗流程、收费金额没有统一标准,一定程度上成为治疗单位一哄而上、抢夺市场的诱因。专家认为,类似事件的处理不能止步于查处涉事人员,关停违规学校,混乱的“戒网”市场亟须进行有效规范整肃,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与高额的收费相比,这些机构办学成本低廉,租个场地找几个老师就能“拉起一支队伍”。监管部门应当提高办学门槛,出台对开展网瘾戒除工作的原则性指导意见,严格审核专业学校、专职教师资质。
“无法当做疾病进行医治,只能求助于‘戒网瘾’学校,一段时间后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一点办法没有。”吉林省长春市一位家长说。而在不少家长看来,针对这些“问题”孩子的体罚与打骂“合情合理”,而这也成为用暴力为孩子“纠偏”的重要原因。
“既要纠正家长的错误认识,还要对类似机构进行有效规范,同时还应当在医学方面制定所谓‘网瘾’的鉴定治疗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而眼下最紧要的就是,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网瘾治疗机构进行大范围普查,及时关停违规办学、违法办学单位,为“治本”赢得时间。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单页阅读 |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