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频道 产经 正文

上市冲刺 绿地PK万科争“中国老大”(2)

字号: 2014-01-19 19:44

核心提示:近日,绿地控股集团(下称“绿地”)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对外透露,绿地上市的时间表已经确定,计划于2014年上半年完成整体上市。2014年,虽然万科没有公开具体的销售目标,但有一种说法是,万科在公司内部定下了冲刺20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而绿地方面“预计2014年销售额可达2400亿元”。

2014年,加上计划开工并预售的洛杉矶、纽约、伦敦、泰国等一批项目,预计绿地海外业务收入将突破130亿元人民币。

张玉良表示,依托国内市场特别是“富裕及中产阶层”,是绿地开展海外项目的思路。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董事谢晨告诉记者,“出海”已成为超大型房企的共同选择,因为国内房价高涨的时期已经过去,海外物业的需求量正在增多,许多富裕人群都有在海外购置高端物业的需求;绿地、万科等房企在国内已经有不错的知名度,一旦展开海外项目,首先吸引的是向海外移民的中国富人。

作为绿地的竞争对手,万科也已经进入美国,虽然项目不大,但对企业形象加分不少,绿地的出海同样有利于塑造国际化的形象。

与此同时,绿地在国内市场也继续扩张。延续“聚焦一二线及重点省会城市”的策略,绿地2013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成都等33个城市新增土地储备101幅,土地投资款近800亿元,可建筑面积3127万平方米,目前开发项目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80余座城市。

“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提升质量,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一二线及省会城市仍是市场焦点,同时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方面必将释放更大需求和空间。”张玉良表示。

上市利与弊

绿地集团旗下业务类型众多,除占比最大的房地产外,还有金融等其他多种业务,且资产规模庞大,高达3400亿元,这样的企业整体上市,挑战可想而知。

相比万达在公众媒体上的活跃程度,绿地常被视为上海本地企业,事实上早已布局全国,在许多城市都有地标性建筑。

同时,万达在国内很多城市拿地,但主要是在二三线城市,所处的地段往往不是核心区域,而绿地的特点是布点的城市多,拿到的很多项目也都是在核心地段。

谢晨认为,整体上市是一种合理选择,但并不意味着公司未来不能再分拆出其他的上市公司。

房地产企业选择上市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拓宽资金渠道。如果单一依赖银行贷款,一旦银行出现紧缩就无计可施。如果依赖房地产基金,当基金的募集速度下降,也会带来冲击。融资渠道多元化,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做法。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执行董事陈仲伟认为,上市是强者更强的必然选择,随着土地市场价格的上涨,上市融得更多资金成为必须,对企业品牌的塑造也会有所帮助,当企业成为上市公司,首先会促进产品的销售。

但上市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投资者的过度关注造成上市公司不得不追求短期业绩,平衡各方利益来做出决策。比如,当市场低迷、土地价格便宜的时候,房企应该更多拿地,但上市公司会遇到很大阻力,投资者会不断质疑公司为什么要在市场低迷时期扩张,这会给决策带来困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万科 张玉良 绿地方面 金丰 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