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频道 IT业界 正文

电脑城“温水煮蛙”危机:大部分人是来比价的(2)

字号: 2014-01-01 12:09

核心提示:作为传统渠道商的电子商城,原本更有资源从事电子商务转型,然而,一直以来,并无实现电商转型的成功案例。

餐饮为IT消费增值

“如果2008年就开始做电商,或许还有机会在争到一席之地。但是到了2012年才想去做,显然已经晚了,转型电商必死无疑。所以百脑汇的转型措施将是做大众消费领域的餐饮美食。”百脑汇市场部主管吴小姐这样告诉记者。

1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广州百脑汇看到,百脑汇整个第五层都将用来开美食店,主打台湾美食。百脑汇广州店总经理黄仁豪表示,“商户认为美食区只是相关的配套设施,其实现在消费者都喜欢将购物与休闲结合起来。IT电脑与餐饮是两种不同的业态,消费模式怎样结合需要探索,我们希望有更多IT消费者在购买IT产品的同时,也顺路去美食区消费,这样可以创造更多收入。”

有消息称,广东省电脑商会近期将召集太平洋数码广场、展望数码广场等商城的负责人座谈交流,寻求商圈的转型升级之路。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表示,岗顶商圈即将与邻近的天河商圈一样,开始走提供“体验式购物”路线。

除了对经营范围进行调整,百脑汇还在2013年上半年重新布局了“百脑汇服务中心”,提供相关产品的免费检测和退换服务。二楼商铺开始转向体验店模式。

研究商业地产的王先庆认为,朝着展贸型和体验型的方向转变,或许对岗顶等IT商圈来说是一条可行的出路。

行业观察

后PC时代传统卖场尽显老态电脑城转型电商陷两难

每经记者 张业军 发自广州、深圳

无论是深圳华强北,还是北京的中关村,抑或广州的太平洋、百脑汇,作为国内一线城市中以IT数码产品而闻名的成熟商圈,在2003年到2010年期间,人气一直有升无减,一大批商户凭着2米柜台日进斗金。

然而,随着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网站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消费习惯转变,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电子第一街”,正在遭遇转型困境。

两种驱动力在瓦解IT卖场。一方面,桌面产品PC机大势已去,移动互联终端的崛起让智能手机产业迅速上升,目前绝大多数PC及配件厂商面临业务下滑甚至陷入生存困境;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让实体店消费转为网购,严重冲击了传统的电子卖场业态模式。

作为传统渠道商的电子商城,原本更有资源从事电子商务转型,然而,一直以来,并无实现电商转型的成功案例。

PC大势已去

2013年10月24日,雷柏科技董事长曾浩在第三季度公报上表示,受前三季度国内一线城市电脑城衰退及传统PC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预计2013年公司业绩仍会出现下滑。

作为国内销量领先的PC鼠标和键盘厂商,雷柏科技前三季度主营销售收入约2.97亿元,同比下降了11.69%,利润3360余万元,同比大降43.47%。存货较期初增加45.87%。

资料显示,雷柏的鼠标、键盘在国内九成电脑城内都有销售,因此其产品的销售状况,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国内电脑城活得好不好。业内人士认为,雷柏科技作为典型的PC配件商,其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成百上千家电脑城共同面临的困境。

11月19日,Gartner分析师崔西·蔡(TracyTsai)表示,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两位数降幅后,全球PC出货量下滑的趋势即将触底。

崔西·蔡预计,2013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将下滑3%,而第三季度的降幅为8.6%。自从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崛起后,PC厂商就面临着出货量下滑的尴尬。

来自著名IT市场分析师约翰·多诺万的最新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PC出货量还会下跌10%至3.15亿台,2014年还将下跌5%至3亿台。

陈老板的网店

在广州太平洋电脑城一间15平方米的小店铺里,陈先生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0年。陈先生所经营的耳机店在广州天河岗顶的IT卖场商圈属于小众化商品。

2003年,陈先生在太平洋电脑城一期二楼租下了一个柜台,开始销售耳机,“那真是金子一般的年月。”说起当时的情景,陈先生难掩怀念之情,“2003~2005年的时候是生意最好做的时候,每个月的营业收入都能达到4000~5000元。”

到了2008年,电脑城里不少商户都开始开淘宝店,当年11月,陈先生也跟风在注册了一家网店。不过,网店并没有给陈先生带来直接利益,相反,商户们在网上比拼价格,最后大家都无利可图。

彼时,零售业尚未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每个周末来太平洋电脑城购物的人还络绎不绝。于是,在2009年,陈先生关掉了网店。

陈先生的这家耳机实体店,合伙人有3个,没有雇佣人工,客户也以多年积累下来的老客户为主。因为经营有道,加上耳机的销售重于售前的体验——试听,因此陈先生还算没有烦恼。

但是后来,来自电商的冲击逐渐无法避开,很多产品线受到波及。陈先生表示,电商渠道做大后,通过大批量采购,实现了单价极低的竞争优势。短短两三年,就将一些标准化产品的市场吞噬殆尽。

自己做电商不如传统店有利可图,而等到他人将电商做得风生水起后再去做电商,则更加没有机会,这便是许多传统实体店面临的盈利悖论。

网购人群年龄渐长

关于实体店与网店的成本对比,陈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太平洋电脑城一期的这家店铺,每个月成本15000元,这15000元包括了铺租、电费、管理费、空调费、通讯费,外加一个人的人工。

而开一家网店,以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水来算,雇1个人,加上水电,在郊区的房租,每月的成本不足6000元。

最重要的是,网店不用交税,实体店的税收则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相比网店的低成本,京东、苏宁易购这样的电子商务巨头的成本相对要高许多,但对于实体店而言,成本依然很低。陈先生说,同样品牌同样型号的IT数码产品,京东上的价格比实体店要便宜400元,究其原因,在于京东的资金雄厚得多,同样的产品,小商户的月销量不过几百台,而京东可以上万。

因此,京东可以从厂商那儿拿到更便宜的进货价,虽然需要交税,但相对卖场内的商户来说,成本依然要低。

相比苏宁和国美这样的3C大卖场,国内电脑城几乎千篇一律地由中小商户组成,没有集采能力,无法形成平台优势。

正是从2010年起,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开始走向大举扩张之路。以京东商城为例,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短短两年间,京东商城的销售额分别为102亿元、210亿元、660亿元。2011~2012年一年间,其年增长率超过113.6%。

电子商务企业的扩张带来的是消费习惯的转变。根据CNIT-Research(中国IT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近2.5亿人,网络购物人数占网民人数41%,较2011年的35.7%提升了4.4个百分点,其中25~30岁的网络购物用户最多,19~30岁之间的网购用户占总数一半以上,达到56%。31~35岁的网购用户占比17%,35~40岁的占12%,40岁以上的占11%。

CNIT-Research认为,31岁以上网购用户占比达到40%,说明大龄段网购用户在年轻网购用户的带领下,在总网购人数中的占比已有大幅提升。而当这种消费习惯养成以后,实体店作为一种销售渠道的本质,必然面临被全面代替的命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电子商务,电商,陈洛豪,商户,商铺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