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收获:守着父母生活安稳。从第一次去苏州了解情况到决定迁居,期间七八个月的时间,首次接待他们的那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作人员从未间断跟他们的联系,不断将园区的招商动态和相关政策电邮给他们,一下子拉近了他们跟这个城市的心理距离。在苏州的七天,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意识,让小刚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缺憾三:城市气质偏保守 缺乏创业激情
“我们是白手起家,拿着软件一家家公司敲门推销,如果一开始就在石家庄做,我估计很难做起来”。首先这里的市场活跃度不够,一个好的产品是在跟客户互动中不断完善的。这个城市,产业结构偏重,缺少国际化的大公司,对于人才管理软件的需求不够大,最前沿的市场需求不在你这里,创新产品很难在这里扎下根。
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城市总体缺乏创业气质,人们更倾向于到机关或者收入稳定的单位去上班。“这后一个原因,看起来像软指标,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选择”,小刚感慨说。如果在北京,你说我要创业,自己干,别人会说:恭喜你,终于可以赚大钱了。但在石家庄,包括自己的亲人在内,都认为创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很苦,很难。在这里创业,小刚说自己像鱼儿上了岸,时时感觉很“憋闷”。
面对一单业务,十人有九个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靠实力致胜,这让“技术宅”出身的小刚颇不习惯。“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技术不自信”,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通常有效。而在北京,几乎每家像他这样的小公司都会有一两个“技术狂人“,靠技术起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回石家庄前做的一单业务,是给当地最大的连锁房产中介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小刚说,当天招标时,竞标单位不乏国内知名软件公司,这家公司的管理层轮流提问题,比拼的就是谁的解决方案最优,“最终一单二十万元的业务,当场拍板由我们做”,他感慨,回来后,再也没有遇见这样的好事儿。大单位的业务,人们就不认可你这个“无名小子”,要么把业务交给北京公司做,要么干脆就交给了“关系”。
印象苏州:有更好的创业环境和宜居环境
迁居苏州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决策。小刚说,早在去年冬天,他们第一次到苏州,就被这个城市吸引住了。今年8月到那里驻留一周,原本也只是想详细论证迁居的可行性,但从自然人文环境到创业条件,这个城市留给他的种种印象,一下子把原本的迁居意向变成现实行动。
久违的创业激情是我在石家庄找不到的
“苏州这个城市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种创业氛围”,小刚说,去年冬天,他们应客户之邀去上海,想到有个朋友在2009年时将公司从北京迁到了苏州,并且对这个地方评价很高,就顺路去了苏州。“在咖啡厅里,就看到我们对面两个30多岁的人在谈事情,其中一个展开一张图,兴奋地给另一个人讲自己的规划和设想”,小刚说,自己一下子像又回到了北京,找到了激情创业的感觉,这跟在石家庄那种“憋闷”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小两口一下子萌生了到这里创业的想法,当即就到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部门了解详情。
当然,江苏的软件产业发展在规模上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业氛围不比北京差,这也是他十分在意的因素。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单页阅读 |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