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频道 健康资讯 正文

中医的希望—访石家庄肾病医院院长石伟

字号: 2016-03-02 17:27

石伟(左一)

我在网上阅读道德模范刘霆变性的事,知道了刘霆妈妈是位多年尿毒症患者,还以高昂的花费做了换肾手术。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医疗问题:有了肾病为什么非要选择高额花费做手术?选择中医治疗不行吗?如果不行,为什么不行?是中医治不了尿毒症吗?

基于新闻工作者的习惯,我想调研一下,为此,我联系了石家庄肾病医院的院长石伟。

因为我俩比较熟,所以谈话很快就进入了主题,我问:“中医能治尿毒症吗?”

“尿毒症是西医的说法,用中医的说法,尿毒症相当于肾病的后期,肾病到了后期为什么就不能治了?谁说的?”他反问。

“那么说,中医能治尿毒症?” 

“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中医有治不了的病吗?”他又反问。

“看来,您是特别相信中医了?”我问。

“当然了。”

“您既然这样相信中医,那么我想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中医?”“要有献身中医的精神”

他这句“献身中医,”让我停了半天。我有点儿搞不懂,如今,还有人用“献身”这样的词回答问题?

“这句话怎么解释?”

“心中没有其他牵挂,唯一的惦念就是中医,且用自己的一生来耕耘它,就是献身中医。”他一本正经的回答,也不笑。

他的这句解释更让我觉得有点儿高调了,我还想追问下去,他却提醒我:“先转转科室吧”。我先去了一个专门进行中医外治的科室,这里汇集了十二种外治疗法,包括:熏蒸、药灸、药浴、涂擦等等。

科主任王群英介绍说:“这些疗法大都是石伟院长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后设置的。在试验涂擦疗法时,要在他身上涂满药泥。有一次试验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泥涂满后,疼得石伟满头大汗,事后身上很多地方都烂了,那个夏天,身上总是流脓冒水”。当科主任埋怨他拿自己的身体当试验品时,他却说:“既然人是中医的了,身体就交给中医吧。”

在试验药灸疗法时,石伟总觉得找不到疗效的敏感点,前后试验了八个月时间。期间,仅石伟就被“灸”了三百多次。也不知道为什么,至今已经四年多时间过去了,他肾俞区的皮肤颜色还不正常。

看到这里,我似乎初步理解了石伟讲的“献身中医”。什么是献身中医?我想,献身中医就是一个中医追求者为了探索中医治病的规律而忘记自己安危的行为。

之后,我又去了内科病区,找了几名病区内的专家和大夫了解情况,每到一处,都讲了很多石伟的故事。

在肾三科,听到了这样一件事:

2011年6月份,医院收治了一位65岁的重症尿毒症患者。这名来自新疆的患者是一个在当地常规透析的病人,由于治疗不规范,患者的病情已到了垂危阶段。

“患者已经很危险了。”主管医生吕朋飞说。

“会诊后,都建议转院治疗,不知石院长怎么知道了,非要将患者留下来治疗”吕朋飞接着说。

“如果我们再让他转院,说不清患者会死在哪儿,确如此,我们的心灵难道不受谴责吗?”吕朋飞今天说起来,眼睛里仍然透着敬佩。

患者住院后的当天晚上,真的出现了病危,科里的专家全部投入了抢救,石伟带着院里的急救专家也来了。抢救持续了一夜,之后的四天内,断断续续又抢救了六、七次,最终让老大爷转危为安了。人是救活了,但老人却欠了四万多元的治疗费交不上了。吕朋飞去请示石伟,石伟说:“让老人先走吧,钱我负责还。”出院了,老人及孩子都来感谢石伟,在他办公室跪了一地,石伟慌忙扶起老人和孩子,说了一句:“这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

吕朋飞大夫叙述的故事让我思索了半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医务工作者,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纠纷不断的情况下,却还能这样处理医患之间的经济问题,面对着无亲无故的患者能够不计得失,不就是献身中医吗?

本来还想再找几个患者聊聊,转念想想,不必了,我已经大体上明白了石伟所说的 :“用一生来耕耘中医”的意思。按他的从医逻辑,作为一个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无论处在什么时期,你必须能够坚守医学的宗旨,而且你没有别的选择,唯有不计得失,一心一意来干中医这件事。想想也是,石伟同样也是一个年轻的中医大夫,他为什么治疗效果就好?为什么那么多患者会专门找他看病?他为什么就能年纪轻轻破格晋升为高级医师?他为什么能够被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不就是他把心思全花在中医上了吗?如果我们的中医界能有一大批这样的献身者,还会有人怀疑我们的中医吗?

“要有精通中医的意志”

再见到石伟,我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执著于中医?”

其实,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搞清楚他热爱中医的原因。 

他毫不犹豫的回答了这句:“要精通中医”。

听了石伟这句回答,我觉得“精通”两个字有点儿重,我虽不了解中医,但是,在平常的印象中,中医是非常深奥的学问,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就更别说“精通”了。

“不是中医很难懂吗?”我拐着弯问了一句。

“确实很难。尤其是精通中医,就更难。”

“你觉得你是不是精通中医了?”

“没有。要精通中医,必须付出毕生的精力。”

“你为什么会爱上中医?”

“这是种在我心灵里的一颗种子。”他说。

石伟是个土生土长的河北农村人,小时候体质很弱,每年都要生几次“莫名其妙”的病。为此,父母就会经常带着他往返县城、市里的医院求治。打针、输液是常事。

“小学快毕业了,母亲带我去看了一位乡村郎中,记得这位郎中是个外县人,离我家很远。老郎中给开了几剂中药,记得葛根、蝉皮两味中药还是回家后现配的”。

“吃了几剂中药后,病就再没有犯过。那会儿,我就觉得中医太神奇了,打针、输液都治不好的病,喝点黑苦水就好了。”就从那时候开始,即将升初中的石伟便对神奇的中医产生了兴趣。

后来的另外一件事,深深的刺痛了石伟的心,让他坚定了学中医的决心。石伟从小就跟爷爷很亲,睡在爷爷的炕上,跟在爷爷的身边,可以说是在爷爷背上长大的。爷爷本来身体很好,可是突然在石伟升初中那年得了癌症。到了省医院,西医大夫说不给治了,不让住院。回家后就找中医大夫治了半年,开始效果不错,后来慢慢也没效果了。小小的石伟,拉着爷爷的手不知道该怎么办。爷爷临终前的一天,拽着石伟的手说:“伟伟,学学中医吧,学通了,说不定能治大病。”石伟大声哭着回答:“是!”从爷爷去世开始,石伟就整天抱着中医的书读。初三的寒假,石伟用省下来的钱,买了本明代李橚的《医学入门》:“那会儿文字功底薄,很多字、词不明白,就经常跑到村里有学问的人家里去请教。说来也怪,越是不懂,越觉得这东西学好了很有用,学的劲就越大。到高中时,就已经读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古籍。”紧张的高中学习时,有同学头疼脑热,还自告奋勇去给人家开药方,故而被同学们戏称“小华佗”。

在填写高考志愿时,经父母同意,石伟报考了中医学院。大学期间,他更加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基础知识。在大学图书馆里、教室里、宿舍里,到处都留下了石伟的一些学习故事。

“那时候就一门心思的喜欢中医,不吃不喝都行,就是没有中医书读不行,就像着了迷一样!”他笑着说。

经他回忆,有两个睡觉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睡觉的故事叫做“黑白颠倒”。

那是大学二年级暑假,他为了利用暑假时间在学校里读书,就主动报名留校做“护校”值班。每天除了巡查外,就是读书。这期间,他正在读《易经》,说来也巧,整个假期里因没人打扰,读书就非常静。为此他就没日没夜的读书,困了就睡,醒了就读,饿了就吃,吃了又读,夜以继日,日以继夜,近五十天的假期,他都不知是何日,不知是何点。用石伟的话说,就是:“只知昏天黑地,只知有本书要读”。

另一个故事叫做“不知何处”。

在大学时石伟有一个习惯,夏季的夜里读书超过凌晨两点,他就不再回宿舍睡觉了,怕吵醒同宿舍的同学。睡觉的办法就是在教室的桌子上趴着睡,有一次读书读到了凌晨四点,石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上课铃声突然把石伟吓醒了,睡眼朦胧的望着同学们,没头没脑的说:“飞机呢?”原来,他还在梦里呢。此后,同学们还总拿石伟的“飞机呢”说笑。

看看眼前这条满腹中医的汉子,想想人家倾心向学的精神,自己似乎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的中医为什么能够历经多次的“废除”而不倒?恐怕就是我们国家总有一批甘愿为其献身的炎黄子孙,是他们不仅热爱中医,而且精通中医,用他们精湛的中医绝技征服了那些“罢黜”者和起哄者。

想到这些,我有点儿心动了,用了“请问”两个字,表达了我的敬意。“请问,精通中医有标准吗?”

“有啊,精通中医有两个标准:一是精通中医的人,一定能够用很通俗,很简单的语言,将中医的原理说清楚;二是精通中医的人,一定能够用很简单的药物或疗法将病控制住。”他说。

“什么道理呢?”我问。

“只要学中医入了‘道’,摸到了中医的规律,掌握了中医的精髓,中医就非常简单。”

“中医能至简吗?”我问。

“能!” 

“怎样理解?”

“将书读薄”。

我突然明白了。这不就是读书的“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吗?

“薄到什么程度?”

“阴阳。”他答。之后,他又接着说:“中医书读到最薄,就只有这两个字了。其实,所有的病,无一不是阴、阳失衡。重者阴阳皆亏,轻者阴阳不调。而治病的大法就是调整阴、阳。调至阴阳平衡,人体就得以康复。”

“这样说,中医治病就很容易了?”

“对一个精通中医的人来说,就是很容易。”

“你的中医功夫怎么样?”

“还不行,我还是个学生。”

“你的成功概率大吗?”我问。

他笑了:“我是决意要成功,想成为一个中医传人。”

“那一定要下很大的功夫了?”

“当然了,如果不下苦功夫寻求突破,中医也发展不了啊。”他说。

“你在中医上下这么大的功夫,目的是什么?”我接着问。

“让患者受益于中医”

他说完了这句话,接着又说:“我热爱中医,就是想用中医把患者救出苦海。”

“能说详细点儿吗?”我问。

他若有所思,似乎勾起了他内心的一个痛,他说:“我举个例子吧”。

“十年前的一件事,让我至今不能忘怀,那时,我还刚做医生。有一天,来了对父女,父亲肩上扛着一个蛇皮袋,手里挽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小姑娘入院一查,是过敏性紫癜肾炎引起的尿毒症,病很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经过一番努力,小姑娘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水肿消了,尿量也恢复到了1000毫升以上。我们科的医生护士都很高兴,我也深知小姑娘预后会是很好的,也增加了我的信心。可是,一天上午,患者的父亲找到我,垂着头告诉说:‘钱跟不上了’。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如果现在放弃,就等于前边的努力白费了。所以,我就拉着小姑娘的父亲坐下来谈心。父亲告诉我,儿子正筹备结婚,顾不上治病了。我一听,有点儿急,就告诉父亲,姑娘的命更重要啊!父亲听了我的话,沉默了许久,还是摇着头说:‘姑娘的病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好几十万了,已经借了很多账了,确实支撑不下去了,不打算再治了。’他求我给小姑娘出一套治疗方案,回家去治疗。我无奈中提了一个条件:回家后一定要按我出的方案坚持治疗。父亲拍着胸脯说:‘绝对坚持’。”

“出院时,小姑娘和护士们抱头痛哭,真像是生离死别。那种一边自己哭,一边劝父亲别哭;父亲一边哭,一边点头说不哭;父女俩双双一边哭,一边劝护士们不哭的场面,真的让人泪下,至今天,我一想起来,就总想掉泪。”

“在小姑娘出院后的半年时间里,我和主管护士会经常打电话询问病情,小姑娘每次都说:一切都是按照出院医嘱执行的!恢复的好着哩!每次打完电话,我的心里就总是生出一种侥幸,总在想:说不定哪一天,小姑娘的病就突然好了呢!幻想着有一天,一个亭亭玉立的小美女突然会站在我面前。”

“一天下午,小姑娘的父亲真的来了一个电话,我心里一阵喜,心想,可能是父亲陪小姑娘来复查了。小姑娘父亲在电话的那头哽咽了半天告诉我:‘小姑娘不在了’!”

“小姑娘临终时特意叮嘱父亲,一定要给我通个电话,感谢我的关心。我一听就懵了,我几乎喊着说:‘不是一切都按照医嘱做的吗?不是一切都挺好的吗’?”

“其实那都是小姑娘编制的凄美谎言。原来,小姑娘回家后就决定放弃治疗了,她放弃了吃药,拒绝了透析。虽然还像往常一样接电话,但内心已接受了死亡。”

他说:“这个小姑娘的经历,让我突然意识到,我必须在中医治疗肾病上闯出一条路来,不甘心再让西医昂贵的治疗费难死那么多患者,为此而付出再大的努力,我也心甘情愿。”石伟说到这里,我终于找到了他酷爱中医,精进中医的力量源泉。其实,他幼小心灵里种的那粒种子只是热爱中医的一个火种,他对中医的一腔热血,来自于他对医学的心结,来自于他对这份职业的忠诚和担当。至此,我的心似乎也和石伟一起跳动起来了,“我理解你,也支持你”我说。

我又问:“医学确实很难吗?”

他点点头说:“确实很难,有时候你会生出一种路在哪里的感叹!虽然按哲学观点,有一病,就有一药。但是,找到与某一种病相对应的药物和方法绝非易事。”

“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中药和疗法,但还没有根本突破。”

“能评价一下中医的疗效吗?”我问。

“中医的疗效是确切的,而且费用相对较低。从我们近几年的临床经验看,同样的肾病治疗,如果是接受中医治疗,费用比西医要低70%。”他说。

“中医的治疗效果比西医好吗?”

“我不能这样评价,因为这是两种治疗体系。但是,我能告诉您的是:中医治疗肾病确实疗效很好。不说别人,仅就我自己来说,近四、五年,就用中医治愈了上百名尿毒症患者。”

接着,他又举了几个尿毒症患者得以痊愈的例子。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沙特的国外患者在这里治愈尿毒症的过程。

“中医的希望在哪里?”

见他说起中医疗效来的兴奋劲儿,我的脑子里又闪出了另一个问题:“你对我国的中医界有什么希望?”

“不敢,中医界都是我的前辈。不过对我们的年青一代,倒是有个希望。”

“什么希望?”

“希望大批有识青年投入中医事业。”

他说:“怎样振兴中医?唯有动员大批的青年人献身中医,才有可能实现。”

他还说:“什么是中医?中医就是中国人对健康或疾病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这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方法,我们必须尊重这种独特性。”

他最后说:“我们总说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医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支柱,如果想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医必须首当其冲。为此,我们作为中医圈内的人,必须竭尽全力推动这件事。”

采访结束后很久,我还一直陷在对石伟的采访中走不出来。其实,也是陷在中医前途的思考中不愿意出来。我在思考什么呢?我终于思考明白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中医大夫学医不精,或一知半解。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中医作为一种国粹级的学问,确实是一门特别难学的学问,所以,也是一门特别容易让人放弃的学问,因为精通它太难了。

那么,面对着这样一门难懂的学问,精通它,传承它还有希望吗?有!肯定有。希望在哪里呢?我想,唯有像石伟这样有追求、有天赋、有毅力、有担当,而且不怕任何困难,能够在无人理解,无人同情,甚至在自己也难以坚持下去的情况下,还咬住牙默默坚持的人,才是振兴我们中医的希望。至此,我也就悟到了中医崛起的希望:唯有千千万万的石伟们迷恋中医,投身中医事业,而且在万般困难的情况下也矢志不渝的爱戴中医,献身中医,精通中医,才是中医的希望所在。

年轻的朋友们,石伟的话是对的:中医是绝对可信赖和可依靠的,也确实是值得终生追求的。它不仅是一份事业,而是一份信仰。实际上如果你能像石伟一样,决心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它,你一定能在追求过程中实现你的梦想。当然,要精通它确实是难了点儿,但是,世间的事情,哪有一件是不难的呢?反过来说,人总是要活一生的,知难而进是一生,知难而退也是一生;创造历史是一生,游手好闲也是一生。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创造历史的一生,知难而进的一生呢?我呼吁年轻的朋友们,为了中医的崛起,为了中医能够服务于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中国文化能影响到全世界,投身中医吧,没错的!

我们一起努力,让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医绝对是人类生命的希望!

Tags:肾病医院 石家庄 院长 中医 石伟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