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大众消费 正文

让老去成为一件幸福有尊严的事

字号: 2015-07-15 09:47

核心提示:洪丹前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近日发微博表示,北大教授钱理群夫妇已在酝酿前往养老院居住。这事引发网友一片感慨。之所以如此,浸透着人们对于中国式养老的困惑。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老去,终要面对,对于钱理群夫妇的关注,也是对自身未来面临问题的一种回应。

洪 丹

前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近日发微博表示,北大教授钱理群夫妇已在酝酿前往养老院居住。这事引发网友一片感慨。之所以如此,浸透着人们对于中国式养老的困惑。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老去,终要面对,对于钱理群夫妇的关注,也是对自身未来面临问题的一种回应。

几年前,钱理群教授的一篇演讲走红,其中他说到:“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番演讲曾引发舆论热议。对社会、学术、专业的不断思考,促使他在妻子患病后无人照料生活的现状下,决定将书斋搬进养老院继续潜心专研。于个体而言,钱理群夫妇作出的选择是最优也是合理的选择,失落的是旁人。从中折射出的是,在养老问题上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能用好或坏来定义。客观上,人口老龄化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但我国人口老龄化在速度、规模、结构上要比发达国家更快,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呈现出另一个明显特征——未富先老。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曾对中国的养老模式做过一次专项调研,结果指出,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而我国只用了27年。在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孝道”和家庭养老,但是这种“孝道”的现实基础却在逐渐弱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如今中国主流家庭结构已转变为只有一个孩子,这意味着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将变得非常繁重。现实迫使各个家庭不得不重新思考,怎样才是老年人养老的最好方式。转变养老观念显然是一个出路,家庭养老不能承担之重应该交由机构与社会,让慢慢老去成为一件幸福而有尊严的事情,恰如钱理群夫妇现在所作出的选择。

然而,与迫切需要转变的养老观念相对的却是机构养老不完善的现状。从现有条件来看,养老院养老远远不是“未来人的普通生活方式”。去年9月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供需失衡,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为20张左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全部甚至部分需求。而且专业护工队伍的缺失,使最需要进入养老院的老年人无法进入,比如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但养老问题真正凸显出来,是对于生活需要时刻照顾,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照料。对于有能力居家养老的家庭,应当鼓励其居家养老,毕竟在养老院不可能有家属间的情感交流、精神慰藉。而机构养老则需要回归其本质,针对老人的服务应该是福利性的、社会性的,只有利用社会化的机制才能实现风险共担和代际补偿,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公立养老机构要兜底,民办养老机构要专业。对于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公立养老机构要优先照料,公立机构养老应当类似低保,成为一个为社会问题兜底的机制。现有的民办养老机构绝大部分只能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仅有10%以护理康复为主,市场仍处于低端重复建设之中,产业链尚未形成,民办养老机构迫切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提供可资选择的高品质养老。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明确养老的责任归属。根据我国法律,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是不容推卸的责任,但在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的现状下,应更多强调养老的社会属性,以缓解家庭养老无法承担之重。

Tags:养老 机构 社会 钱理群 家庭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