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频道 文化 正文

女游击队员参加抗战后被俘 拒当日军老婆遭打断腿

字号: 2015-07-07 14:22

核心提示:面对入侵,游击队员奋起反击却不幸被俘,并被虏为慰安妇。对于曾参与抗战和被虏为慰安妇的经历,林爱兰对女儿只字未提,林宝香也一无所知。

被俘后遭日军打断腿、囚禁一年,如今林爱兰更爱回忆自己当游击队战士的岁月 图/法制晚报丽案调查记者 蒲晓旭

法制晚报讯(丽案调查记者 蒲晓旭)有侵略,必有抵抗。

面对入侵,游击队员奋起反击却不幸被俘,并被虏为慰安妇。从此,以抗击侵略的荣光,对抗所受侵略的隐痛,成了纠结女战士一生的命题。

陈连村则是被侵略者抓去慰安所的。逃出魔窟的刹那,这段不堪就成了她苦守半生的秘密。她的儿子在知晓母亲遭遇之后,再看抗日剧,即有种“打死鬼子”的冲动。

勿忘历史,勿忘侵略。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值此事变78周年之际,《法制晚报》将目光对准她们,我们试图回溯到她们的过去,进而触摸侵略者铁蹄之下,那段折而不弯的民族脊梁。

林爱兰

女战士

不灭的荣光

90岁的林爱兰总揣着一枚奖章,视如珍宝。

林爱兰的底衫里总是揣着一枚老战士的纪念章 图/法制晚报丽案调查记者 蒲晓旭

这枚金色的印章被她用气泡纸层层裹着,揣于底衫之内。印章顶部,刻有一行红底小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是抗战胜利60周年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全国所有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及抗日将领或其遗属颁发的纪念章。

十年过去,印章棱角已有些退色。但对林爱兰来说,青年时期抗日的经历,似乎是她不灭的荣光,永不退色。

参加抗战后被俘

拒当日军老婆遭打断腿

1939年2月,日军相继在位于海南北部琼山的天尾港和南部的三亚港登陆。而后南北对开,占领了整个海南岛。随后展开“蚕食”和“扫荡”,琼岛生灵涂炭,遭受空前浩劫。

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海南各族人民积极开展游击战。对日伪军作战近2200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的“琼崖游击队”便是典型。

据林爱兰的养女林宝香介绍,林爱兰生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的中医家庭。日本入侵海南后,村里有人加入了游击队。当时20岁的她也跟着去给伤员取子弹、缝伤口、洗衣做饭,有时还会参加战斗。她的头皮上有一个深陷的肉坑,即是被子弹擦过的痕迹。

当时的林爱兰已与邻村的一个小伙定了亲。结婚前夕,林爱兰叫对方跟自己一起去抗日,被对方以要回家为由拒绝。年轻的林爱兰脾气倔,双方不欢而散。

一场战斗中,林爱兰不幸被俘,随即被抓去修机场。在那里,她被迫成了一名慰安妇。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在其《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略论》中提到,“战俘”也是日军获得中国慰安妇的重要手段。战争初期,日军将女战俘及在扫荡中抓到的青年妇女充当慰安妇。而当这些女俘虏不能再做性奴隶时,通常会被日本新兵拖至空地,做刺杀练胆的活靶。据曾在日军第14师团当兵的田口新吉回忆,在中国北方,大量抗日部队的女战俘被强迫充当慰安妇,直到死亡。

在日军的营地,日军让林爱兰做“老婆”,遭到她拒绝后,将她吊起来,打断了右腿。这也为老后不能站立埋下了病根。

被囚禁一年之后,父亲的朋友向日寇求情,她才得以回家。腿伤被她用草药逐渐医好,内心的隐痛却始终无法抚平。

更爱忆光荣 老人常怀揣老战士纪念章

倔强的林爱兰此后始终未婚。直到64岁时,她才从医院抱养了一个没人要的女婴,并成功将她养活——因为条件有限,此前她曾接连抱养了4个婴儿,都未成活。

林爱兰给女儿起名林宝香。母女俩住在一处三间瓦房里,日子过得清贫。但“女战士”出身的林爱兰个性坚强,先是到海口、广州等地跑单帮卖草药,后来又与人合伙搞了个补品作坊,以此维持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腰腿的痼疾开始发作,母女俩的生活又陷入困境。

每年过节,当地政府都会发放一些衣物、食品和一些日用品。从小学到初中,林宝香也一直是在免费就读,而且老师对她很关照。

对于曾参与抗战和被虏为慰安妇的经历,林爱兰对女儿只字未提,林宝香也一无所知。直到后来有志愿者前来调查当年的慰安妇幸存者,她在帮母亲翻译过程中,才逐渐知晓母亲的身世。

初中毕业后,本已考上县城高中的林宝香,考虑到母亲身体羸弱,选择辍学在家照顾老人。

如今,26岁的林宝香已嫁人,并育有一双儿女。依当地风俗,林爱兰不能再随女儿女婿一起生活。

南宝镇敬老院因此成了林爱兰唯一的居所。林爱兰从自己每月大约500元的各种补贴中,取出350元交给敬老院做生活费。敬老院在小镇约两公里外的村子里,是一处由连排水泥房围成的宽阔院落。

五月下旬,当地气温已突破30℃。每天大部分时间,林爱兰都始终坐在门口的一把塑料椅子上,呆望屋外。

她偶尔起身,也要将椅子拖拽着垫于身后,以便随时能坐下。她每天唯一的交流是偶尔与隔壁的其他老人喊话,说着外人难懂的方言。

林宝香要照顾一对儿女,只能偶尔从十公里外的家赶来照顾老人。

这里的老人都知道,林爱兰曾经是“日本婆”。

每当有人前来探望,她总会主动取出那枚纪念章给对方。曾有段时间,因一时找不到纪念章,她的脾气就变得暴躁。

无论谁与她聊天,她总会忍不住一遍遍讲述当年抗击日本的惨烈,而对曾经被虏为慰安妇的遭遇避而不提。林宝香对此解释为:“她更愿回忆这些光荣的经历。”

曾为游击战士不灭的荣光,迫为慰安妇难祛的隐痛,青春于林爱兰而言,无异于两重冰火。她努力擎着荣光的火焰,焚烧内心的隐痛。

因为上了年纪,陈连村除了拄拐,走路也要扶墙 图/法制晚报丽案调查记者 蒲晓旭

陈连村没说几句,就落下泪来。

这位89岁的老人居住在海南省万宁市大茂镇进坑村,平时能够独立煮饭、喂鸡。清醒的意识让她去村口打几圈麻将也不在话下。可唯独,不能回忆那段曾为慰安妇的日子。

她的二儿子,45岁的张先雄,用模糊的话勾勒出藏于母亲青春深处的那场劫难。在陈连村十二三岁时,全村被日军抓去修公路。侵略者们从中挑选漂亮的女孩做慰安妇。少女陈连村不幸被抽中,白天在工地做苦力之外,夜里还要被强迫给日军提供性服务。

她和同伴试图逃离,却又被抓了回来。鬼子让他们跪成一排,从背后用棍子抽打腰椎,为此她在医院住了很久。后来她终于抓住一次机会逃回家里,但鬼子又追上门来,好在母亲提前将她藏了起来,这才蒙混过关。

70年过去,陈连村内心深处的伤口仍未痊愈。惊恐、疼痛、耻辱和哀伤,从她的少女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图/法制晚报丽案调查记者 蒲晓旭

“至于到底被抓了多久,她也不想提了。”张先雄说。

这段往事,似乎是陈连村回忆的禁区。在将4个子女养大的过程中,她始终未曾主动提及这段往事。直到2000年左右,海南当地的志愿者前来调查慰安妇的境况,张先雄才第一次知晓,原来自己的母亲,就是曾出现在电影中的“慰安妇”。

张先雄渐渐发现,向来做事利落的母亲,在做饭时已经掌控不好米量。于是一直在海口打工的他在去年回家照顾母亲。他也曾试图和母亲聊聊这段往事,但陈连村始终避而不谈。

显然,70年过去,陈连村内心深处的伤口仍未痊愈。惊恐、疼痛、耻辱和哀伤,从她的少女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一同延续的还有下一代的厌恨。张先雄坦言,现在自己看到日货都很少买,除经济原因,更多的是对侵略者的恨。

“就连见到抗日剧里的鬼子,也有种想‘打死他’的心理。”张先雄说。

Tags:林爱兰 日军 慰安妇 陈连村 母亲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