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又到十一国庆黄金周,在赴港内地游客的购物清单上,少不了会有几样药品。赴港“扫药”究竟靠不靠谱?要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在走访香港商业区一些大药房及资深行业人士后发现,很多在内地畅销、所谓“来港必买”的畅销中成药,香港本地人其实并不买账。因此,内地游客在选药时切不可盲目跟风,购买需注意两点:一要认清商标名称,不要被山寨药所蒙骗;二要看明白药品售价的度量单位,当心不良商家“斤变两”漫天要价。
又到十一国庆黄金周,在赴港内地游客的购物清单上,少不了会有几样药品。赴港“扫药”究竟靠不靠谱?要注意哪些问题?
记者在走访香港商业区一些大药房及资深行业人士后发现,很多在内地畅销、所谓“来港必买”的畅销中成药,香港本地人其实并不买账。因此,内地游客在选药时切不可盲目跟风,购买需注意两点:一要认清商标名称,不要被山寨药所蒙骗;二要看明白药品售价的度量单位,当心不良商家“斤变两”漫天要价。
在香港,无论是繁华的商业区、热闹的景点还是聚集的居民社区旁,总能轻易找到药房。
香港港九药房商会理事长刘爱国从事医药销售工作已有52年。据他估算,全港药品销售额内地游客贡献率超过六成,在内地游客密集的景点附近贡献率更超过七成。
从南京来香港旅游的耿雪日前帮朋友买了好几瓶“黄道益活络油”。回去打开包装仔细一看,盒上名称写着“黄道长活络油”。除了一字之差外,包装的颜色、字体都没什么分别。“买的时候没详细看,觉得香港药房值得信任,没想到还是被骗了。”耿雪说。
跟耿雪一样买到“山寨药”的游客不少。记者发现,不少药房都同时将正品和山寨货品同时售卖,其中山寨货品大多会摆在更显著的位置上。
记者拨通香港海关的热线电话,海关方面工作人员回应称,香港假药很少,但山寨药不少。他解释,假冒药品中的中、英文名称和商标,都和正品一模一样;但如果同一款药品,只是包装与正品相似,名称却不一样,哪怕只是一字之差,也不能算是假货。
“以内地游客青睐的‘喇叭牌正露丸’为例,如果有一款品牌为‘叭喇牌’,且有合法的注册编号,那这样的药品在药房里出售完全合法。”海关人员说。
同时,海关人员也强调,这种合法是建立在“顾客主动选择、购买”的前提下。如果顾客已经明确表明要购买的是“喇叭牌”,药房却模糊概念将山寨货品拿给顾客,说这就是他需要的货品,那这种行为就有可能触犯《商品说明条例》,需承担法律责任。
刘爱国建议,内地游客选购药品时一定要认真辨认正品商标和名称,对真伪问题有疑问可以随时拨打消委会热线求助。消委会会立即出面协商买卖双方,如果问题严重,还可直接求助香港海关。不要等离港后才想起来维权,否则时间、资费成本都较高。
香港消委会数据显示,《商品说明条例》从去年7月实施以来的一年间,消委会接获3463宗涉及不良销售手法的投诉个案,其中内地游客投诉820宗,占23.7%。其中,投诉数量排名第一位的行业就是“药物及中药”,涉及中成药、人参、珍珠末等。
从海南来港旅游的严先生日前在铜锣湾购买深海珍珠粉时,看到价牌上标明380港元,但没写明计量单位。当他询问具体计量方式时,店员却一直“顾左右而言他”,并在他还没决定购买时,就已用打磨机将160钱珍珠磨成粉。刷卡时被告知是380港元一钱,共需支付60800港元。
香港海关工作人员表示,该药店未明确将计量单位标识出来并在营商过程中误导消费者,实际上违反了《商品说明条例》,海关会对该案继续追查。
在互联网上输入“香港药店斤变两”,会看到很多游客在香港购买人参、珍珠末、花胶等药品时遭遇“斤变两”的销售骗局。还有不少内地游客由于不了解两地度量衡标准的差异,往往以为捡到大便宜,而实际上当受骗。
香港消委会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在购买商品前仔细留意价格标签上标识的产品价格和计量单位。遇到纠纷,要取回收据尽快报警或向消委会要求协助。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