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国学泰斗、北大国学国宝级教授汤一介先生于9月9日晚8时56分逝世,享年87岁。
汤一介
中国国学泰斗、北大国学国宝级教授汤一介先生于9月9日晚8时56分逝世,享年87岁。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人文学苑。在汤一介教授研究室里,总书记同他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
“我想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意为《儒藏》编纂工程竭尽全力。”今年6月,87岁高龄的汤一介教授在《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上说道。
简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也是汤一介甘坐冷板凳,愿为“一介书生”,不畏高龄,呕心沥血主持《儒藏》编纂的明证。这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火炬传递者的热情,正源于汤一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珍视,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使命的责任感。
“严格地说,我是(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学术研究的正轨上来的。”汤一介说。经历过文革的坎坷,1980年,汤一介恢复在北大讲课的资格。
此后,汤一介凭着对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断焕发出学术活力:开创性地讲授魏晋玄学,在教学中同时梳理儒释道三种思想的脉络,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多部著作;在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之时,率先提出中国儒家当中优秀的传统必须被继承下来,中国人不能在文化上流离失所,他还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力主举办以蔡元培、汤用彤等学术大师命名的讲座,向更多青年学子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有自己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且珍惜自己传统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儒学传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没法割断它。”“《佛藏》收录了佛教典籍,道家典籍也编在一起了,就是没有《儒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2003年,当时已76岁的汤一介成为国家《儒藏》工程首席科学家、总编纂。
《儒藏》预计耗资1.52亿元,将包括收入近五百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编(约1.5亿字)和收入约5000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等。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