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张儿童禁食、禁用名单在网络疯传,知名婴幼儿食品、用品名列其中,杭州的年轻妈妈求助本报健康微信“浙江名医馆”,这份名单靠不靠谱?前天,本报邀请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分析这份清单(9月6日A7版)。梁教授说,除了疾病的原因,性早熟还与营养过剩、能量过剩、乱吃补品有关,不能把性早熟归因于单一的饮食,这份清单上的食物,对健康孩子来说,有些需要禁食,有些少吃就可以。
一张儿童禁食、禁用名单在网络疯传,知名婴幼儿食品、用品名列其中,杭州的年轻妈妈求助本报健康微信“浙江名医馆”,这份名单靠不靠谱?
前天,本报邀请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分析这份清单(9月6日A7版)。梁教授说,除了疾病的原因,性早熟还与营养过剩、能量过剩、乱吃补品有关,不能把性早熟归因于单一的饮食,这份清单上的食物,对健康孩子来说,有些需要禁食,有些少吃就可以。
梁教授是儿童性早熟方面的专家,她参与制定了中国的儿童性早熟诊疗指南,昨天医馆君再请她把性早熟的问题说说透,特别是家长认知中的几个严重误区。
超过50%的患儿
是部分性性早熟
先来说说什么是性早熟。
梁教授说,现在性发育和性成熟都有提前的趋势。医学认为,女孩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之前来月经,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的,成为性早熟。
“如果只是乳房增大,骨龄没有提前,子宫、卵巢也没增大,就是部分性性早熟。”梁黎说,如果同时伴有骨龄提前、子宫、卵巢都有增大,就是真正的性早熟,也叫中枢性性早熟,就得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打针”。
梁教授告诉医馆君,她的一位同事,最近碰到一个7岁多点的小姑娘,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
打针打了3个月后,妈妈担心有副作用,自作主张停了;妈妈觉得中药没有副作用,带孩子去吃中药,吃了几个月,孩子还是来例假了。
“对这种快速进展性的性早熟,中药是抑制不了的。”梁教授说,中药可用于对部分性性早熟的治疗,但是有一个误区,家长也要纠正过来,长期服用中药也是有副作用的。
梁教授告诉医馆君,从门诊的情况来看,超过50%的性早熟患儿,是部分性性早熟,但是因为有些孩子会转换为真性性早熟,所以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随访。一旦发现骨龄、子宫、卵巢也都出现变化,及早干预。
女孩11岁男孩13岁后
打针对长高没帮助
虽然大部分性早熟患儿是部分性性早熟,但是家长们总担心孩子发育过早,就急着问医生讨针打。
一位焦虑的妈妈找到梁教授,担心女儿长不高,让医生给女儿打针。小姑娘当时9岁5个月,个子141厘米。
医生测了孩子的骨龄,11岁,确实提前了;但是查了B超,子宫、卵巢都没有增大,而且也没有来例假,按照治疗指南,这种情况不需要打针。
“注射GnRHa有严格的适应症,像这种进展缓慢的性早熟,就不需要打;而且如果是为了长高,她这个情况打针,对改善身高效果也不明显。”梁黎说,GnRHa是治疗早熟的常用药,早期用可以改善孩子的终身高,但要规范使用。
“女孩子骨龄超过11岁,注射GnRHa,对身高没有帮助,反而影响今后的卵巢功能;同样,男孩子骨龄超过13岁,GnRHa对长高也没有帮助。”梁教授说。
有研究发现,过早发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发生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的风险也更大。
“所以,如果决定打针,一定要坚持1年半到2年,因为使用GnRHa之后3个月,性腺轴才开始得到抑制,半年后开始抑制骨龄的进展。”梁教授说,短期使用对孩子的副作用更大,尤其是性发育快的孩子。
宝宝有“小青春期”
不要乱扣性早熟的帽子
梁教授最近碰到这么一个病人:
小姑娘10岁3个月,来例假了,当时身高149厘米,骨龄12岁,当地医生诊断是中枢性性早熟,开始打针。
“这个小姑娘超过10岁来例假,预测身高也有161厘米,各种检查都没说有疾病,根本就不需要治疗。”梁黎提醒说,虽然现在性早熟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都要遵循规范,医生和家长都不要轻率地给孩子扣性早熟的帽子。
还有一种情况,也容易让家长担心孩子是不是提早发育了:
2周岁不到的小宝宝,乳房大起来了,医生解释说是“小青春期”的缘故,多数家长也是将信将疑。
来自卫生部的数据表示,约有千分之二的宝宝,会有“小青春期”,出现类似性早熟的症状,梁教授在门诊也经常会碰到,这些宝宝,只是单纯地出现乳房发育,没有子宫和卵巢的变化,也没有骨龄的提前。
这样的小青春期,出现在女孩身上更多,大部分在1岁之前出现,有些会在2岁左右。
“这种情况,多数不需要治疗,会自愈,只有少数需要随访。”她解释说,从2周岁到青春期性发育启动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将处于静止期,所以在婴儿期增大的乳房,在这一时期会逐渐变软、乃至消失。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