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8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携带他的新书《直面大转型时代》到广州购书中心与媒体见面。
28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携带他的新书《直面大转型时代》到广州购书中心与媒体见面。《直面大转型时代》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2007年——2013年的文章选编,收录了这个时期的50篇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记录吴敬琏对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法治市场、完善市场制度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也从思想理论的侧面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谈改革
以问题导向列出改革项目清单
见面会现场,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透露了这本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细节:吴敬琏把书稿交给三联书店时尚未取名,李昕看了目录后建议叫《面对大转型时代》,吴敬琏说,“不要用‘面对’,用‘直面’。”李昕认为,“直面”这两个字反映了吴老的人生态度,就是在时代的大转型面前,要无所畏惧地迎接,一往无前地开拓进取。
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问题和长期挑战,吴敬琏认为,为了稳定经济,避免发生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除了运用短期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外,还必须采取改革措施,排除增长模式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实现我国的产业升级。
对于重启改革的实施方案,吴敬琏认为,要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列出改革项目清单,并且从中筛选出最重要和关联性最强的改革项目,突破关键领域的改革。同时,他明确提出,新一轮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建立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系。
谈师友
学术思想不必相同,只要品格值得尊敬
期间,吴敬琏还回顾了多位现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人文学者,包括顾准、王元化、骆耕漠等,讲述了知识分子在这个大转型时代的艰辛探索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与牺牲,既展现了他们的人生历程,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革新。吴敬琏表示,他谈及的这些师友都是他比较崇敬的、对他有重大影响的。“这些师友不一定要是同一个思想学术流派的,但是他们正直的品格值得我尊敬。”
吴敬琏以自己的老师骆耕漠为例,说道:“骆老跟顾准从青年时代起就是患难与共的挚友,但学术观点差别甚大。1974年,顾准被确诊晚期肺癌,但因为他是‘戴帽右派’,医生不敢收他住院,只好躺在急诊室外的走廊里。在我们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还戴着‘叛徒’帽子、双眼又几近失明的骆老自告奋勇去求见协和医院党委书记杨纯,请她允许收留顾准住院。”而当时,正是作为学生的吴敬琏扶着双目失明的骆耕漠在协和医院里奔走。吴敬琏对于这种伟大的友情深表感慨,他认为,骆老正直、笃于情谊的精神品格永远都值得他学习。
李昕认为,吴老谈及这些知识分子表面上看与前面所讲的改革内容脱节,实际上内在逻辑却是一脉相承的,即它表露了吴老推崇的是一种有胆识、有担当、有气魄、敢为天下先的知识分子精神。
记者 陈小庚 实习生 田凯智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