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日,南京青奥会橄榄球项目收官。” 不过,他很坚定地相信,只要5到8年,中国橄榄球尤其是女子项目,就不用再搞“半路出家”。
20日,南京青奥会橄榄球项目收官。年轻的中国女队则以12∶0战胜美国队,摘得一枚铜牌。这是中国橄榄球在五环旗帜下收获的第一枚奖牌,也让外界对两年之后的里约开始了遐想。
女汉子,比男人还男人
从颁奖台上走下来,中国队员和获得冠、亚军的澳大利亚、加拿大队员显出了差异。虽然都是壮妞,老外们显然都是花季少女,发辫、指甲都是她们精心打扮自己的阵地。
相对地,中国女孩们是高比例的短发,甚至有人留着男孩一样的平头,加上晒得黝黑的皮肤,让人不禁从心底感叹,这又是一群默默流汗的苦孩子。
但她们表露出来的艰苦和凶悍的拼抢,也让普通国人对女子橄榄球既敬佩又“忌惮”。因为是决战日,看台上的观众很多,在老外球迷粉丝的带动下,中国观众看的也很来劲。但是散场时,记者身边的一位女士就跟她小学生模样的女儿说:“你确定要玩这个?将来跟她们一样,比男人还男人?!”
体育项目最终极的个性,就是各自的体育文化。七人制橄榄球(Rugby)有100多年历史,在欧美、大洋洲尤其是英联邦国家中受到欢迎。但在崇尚举止优雅得体讲分寸的中国人看来,这项运动看着虽然感官刺激,真要自己玩,绝对得掂量掂量身板的承受力。
因此,赛后,中国女队主教练袁峰才反复提及对橄榄球的“文化理解”,他说,这是发展中的中国橄榄球与国外最大的差距。
五年后,不用半路出家
这支中国青奥女子橄榄球队建队只有4个月,队员平均17岁,主要来自四川、江苏、安徽、山东和上海队,都还是学生。袁峰说,扣除因为考试往返耽搁的日子,真正系统备战也就一个多月。不仅如此,每个人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一个孩子练了四五年,其余也就一年多。
“有的队员,到我手里才算开始打橄榄球了。”袁峰说,“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因为这个项目在国内没有基础嘛,都是从田径、篮球、摔跤、手球等别的项目转过来的。”
不过,他很坚定地相信,只要5到8年,中国橄榄球尤其是女子项目,就不用再搞“半路出家”。原因无他,七人制橄榄球已经成为奥运大家庭的正式成员,国内很多省份已经开始梯队储备。
“以前很多人可能只是听说过橄榄球,青奥会的比赛,让大众走近这项运动。对这个项目肯定是个很大的促进。”当然,因为参赛队伍限制等种种因素,青奥会的成绩说明不了太多。
在付出超出常人几倍努力的前提下,袁峰才认为,他手下这批队员有两三个人有希望去里约。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准备的。队员技术、身体的成熟,需要时间。
“90后”向何处去
中国橄榄球的发祥地,是中国农业大学。1990年,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在该校建立。可以说,中国橄榄球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既年轻,又到了该更上层楼的时候。
袁峰就来自中国农大。他说,集训时,领导没有下任务,只说青奥会要以交流为主。“但如果没有水平、没有成绩,你拿什么去跟人家交流?”
姑娘们确实很争气,一共7场比赛,循环赛惜败最后的冠军澳大利亚,对亚军加拿大,第一阶段也拼赢了,只是半决赛再次遭遇时,对手凭经验占了上风。“冠军谁都想,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对手确实很强大。”袁峰。
具体到竞技层面,身体素质和技战术,中国橄榄球无疑与外敌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袁峰说,并不是说只有大块头才能打橄榄球,还必须有大智慧。这方面,他认为,应该向近邻日本学习。
目前,得益于奥运战略,中国国内注册的橄榄球队员,增加到1000多名。这项适合“进校园”的运动,目前还只在少数高校小范围地活跃,大部分还得依靠专业体制的资源。
“90后”要长大,更长远的,还是要将“校园体育”培植成大树。
特派记者杨李超(本报南京8月20日电)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