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周五晚,《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第四集《家常》,不少网友纷纷吐槽称,这简直是前四集中最失败的一集。不少网友认为,《舌尖上的中国2》跑题跑得太严重,想看人的故事,大家直接去看《鲁豫有约》或其他人物节目好了,为什么要看《舌尖上的中国2》?这个故事播出后,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导演三观不正。非要煽情,造作。
上周五晚,《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第四集《家常》,不少网友纷纷吐槽称,这简直是前四集中最失败的一集。不仅展现美食的桥段太少,上海红烧肉做法不正宗,片中表现的河南母亲更是三观不正。
网友:不如去看《鲁豫有约》
《舌尖上的中国2》自播出以来,应该重美食还是重故事的争论一直不断。第四集《家常》播出后,寥寥无几的美食展现更让这一话题掀到高潮。不少网友认为,《舌尖上的中国2》跑题跑得太严重,想看人的故事,大家直接去看《鲁豫有约》或其他人物节目好了,为什么要看《舌尖上的中国2》?
“不爽,美食太少,拉小提琴的故事和生孩子的故事占了一半以上,到底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泪光中的中国!”网友“厦门的黑夜”评价道。
片中河南妈妈做的上海红烧肉也遭到了很多上海观众的吐槽,“豆妈罗小雯Even”认为:“河南人煮上海菜很正常,可完全不是上海菜的煮法,节目组还打着上海红烧肉的名号,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上海红烧肉什么时候放过大蒜了?瞬间开始怀疑其他菜系的准确性了。”
跑题介绍陪读辛酸史
《家常》中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妈妈为了女儿学琴,从河南来到上海当全职陪读。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她与女儿五年没有回过河南,没有与丈夫相见,连孩子的奶奶病重化疗都没有回去看一眼。这个故事播出后,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导演三观不正。《家常》的主题本来就是体现亲情的,但现在却变成了为了个人奋斗可以舍弃亲情,置亲人于不顾,实在太可怕了。
“第四集差评,跑题跑得没边了。不如单拍一部学琴小姑娘的辛酸史吧?家人团聚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但学琴小姑娘的家却是为了学琴夫妻分离不相见、家中长辈癌症化疗不相见,一切只为女儿出人头地。完全是这个主题的反面。看完简直没食欲,太可怕了!”
网友“土豆笔记”更直言:“《舌尖上的中国》越来越没意思了,一个美食节目,就谈食物,多好;非要煽情,造作。逼着我们一起苦情,厌烦。我们只是想看一个好看的美食节目!”
导演:表现食物与人的隐秘关系
对于《家常》人物故事比重多,分集导演邓洁反问:“我想问问观众,你们是不是小时候爱吃西瓜酱,长大了一年才有机会回去一趟的外孙?”邓洁介绍,片中的老人是自己朋友的外婆,老人开开心心做西瓜酱背后是期待着和儿女相聚,“这样的老人撞进你镜头,你不记录她吗?”
总导演陈晓卿则以本集的一个段落为例,说明了隐含在美食背后的东西,“拿月子餐来说,爷爷奶奶给儿媳妇做的是鲫鱼木瓜,名义上是补身体,实际上是要儿媳妇的乳汁。姥姥姥爷家做的鱼腥草,是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好了,你一下子就知道谁是亲生的了吧。”他再次强调说:“从第一季我们就确定了,《舌尖上的中国》要表现中国人和食物的隐秘关系。食物是出发点,蕴藏在背后的中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特别想展现的。”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