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大众消费 正文

山西“绿皮”列车员经历的“春运之变”

字号: 2014-01-22 19:00 来源:皮卡车市

核心提示:中新社太原1月22日电 题:山西“绿皮”列车员经历的“春运之变”。作者 张怡 22日,山西太原开往永济4626的列车上,49岁的列车员文改芳穿行在车厢间,动作熟练地为乘客倒水。这绿皮车,平时每个车厢仅有100多人,到春运期间,人数倍增至200多人,超员百分之百。文改芳称。。一位乘客说。

中新社太原1月22日电 题:山西“绿皮”列车员经历的“春运之变”

作者 张怡

22日,山西太原开往永济4626的列车上,49岁的列车员文改芳穿行在车厢间,动作熟练地为乘客倒水。她负责第13号车厢,今年是她在火车上工作的第30个年头。

正值春运高峰,走进车厢,座位上、过道里挤满了摩肩接踵的乘客。火车即将停靠平遥站,文改芳有序地组织乘客让出一条通道,“每次开门时,站台上挤满了人,黑压压一片。这绿皮车,平时每个车厢仅有100多人,到春运期间,人数倍增至200多人,超员百分之百。”文改芳称。

“绿皮车”因外表墨绿色而得名,因其票价低廉,承载量大,在一些不发达地区,仍被农民工、学生视为出行首选。

“陈旧的绿皮车木头坐席、简陋的降温设备,靠最原始的燃煤烧水取暖,车厢内声音嘈杂、气味难闻、冬冷夏热。”文改芳回忆,“那时条件简陋,乘客的要求也低。”

文改芳从19岁起跟随太原永济4626列车,30年的乘务生涯,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乘客,“我的工作繁杂琐碎,组织旅客上车外,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帮扶老弱,甚至是帮乘客缝纽扣。出门在外都是亲人,举手之劳而已。”

据历史资料显示,198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春节农民务工人员返乡潮出现并迅速席卷全国,而绿皮车平均不足50公里的时速,也严重制约工业物流和客运发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铁路经过六次大提速,进入高铁时代。随着速度更高、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动车、高铁的出现,“绿皮车”逐渐被淘汰。但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和临客中,依然是主力军,但其环境和服务有了很大改善。

文改芳对此也深有体会,“电风扇换成了空调,座椅表层由木头换成皮质,空气也比原来好了,最重要是工资从以前的50元人民币涨到现在的3000元。”

“现在绿皮车车速比以前快了,服务质量也更好了。”一位乘客说。

据介绍,2014年春运从1月16日起至2月24日。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预计2014年春运期间,国家铁路发送旅客25780万人次,同比增加1893万人次。

随着春节临近,太原永济4626列车上,文改芳依旧坚守岗位,“除夕夜刚好我值班,只能在火车上过年了。”

“丈夫和我一样也在铁路部门工作,平日里由70岁的母亲照料我的孩子,现在觉得亏欠她们太多。”说到此文改芳神情失落。

在铁路部门,像文改芳一样尽职尽责的人,为铁路发展作出贡献、为旅客出行带来方便的职工还有很多。换型的绿皮车满载着乘客的记忆,也记录着铁路工作人员的青春。(完)

Tags:文改芳 绿皮车 春运 列车员 乘客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