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记者近日从蚌埠市几大医院儿科门诊了解到,“捂闷综合症”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身上,为父母保暖过度所致。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杨惠泉介绍,有时婴儿本身病情并不严重,送至医院时却昏迷,严重的掀开包被已经死亡,这都是家长保暖过度引发的“捂闷综合症”。入院时,男婴高烧发热,深度昏迷;
近一个月来,蚌埠市“捂闷综合症”患儿数量大幅增长。记者近日从蚌埠市几大医院儿科门诊了解到,“捂闷综合症”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身上,为父母保暖过度所致。
进入冬季,蚌埠市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室一直都是人满为患,其中以不足一岁的患儿和家长居多。记者发现,不少婴儿被家长包裹得像粽子一样,外面裹着小被子不说,中间穿着小棉袄,里面还藏着个热水袋,裹得密不透风。而婴儿小脸通红、皮肤滚烫,全身是汗,情绪十分焦躁。
“害怕孩子被冻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家长们不知道,保暖过度容易将孩子捂坏。”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杨惠泉介绍,有时婴儿本身病情并不严重,送至医院时却昏迷,严重的掀开包被已经死亡,这都是家长保暖过度引发的“捂闷综合症”。
在蚌埠市,每年冬季都会出现新生婴儿因为父母护理不当而导致“捂闷综合症”的病例。
2013年12月初,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曾接诊一名仅一个月大的男婴。入院时,男婴高烧发热,深度昏迷;解开包被时内衣湿透,呼吸急促。医院立即对其采取退热、吸氧、补液、止凉等抢救措施。但由于包裹过多,体温过高,婴儿最终死亡。
据孩子家人介绍,孩子在家时就已高烧,家人本以为发热捂汗能帮助孩子退烧,但没想到却捂出了事。
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玉柱表示,“捂闷综合症”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达18%,多发生在农村。入冬以来,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已接诊3名“捂闷婴儿”,其中一例死亡。
由于诱发“捂闷综合症”的因素并不单一,临床表现也很综合,所以医生提醒家长一定要留意婴儿的“热反应”。(蚌埠新闻网 记者顾继月)
黄玉柱说,捂热时间过长易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若发现婴儿在夜里不耐烦地哭闹,务必检查是否包裹过度过紧;在送孩子就诊途中,也不要过度捂热;若孩子出现不适,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
同时,由于“捂闷综合症”多发生在夜里,一般不建议父母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而母亲喂养婴儿以后,最好隔离开睡觉。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津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