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大众消费 正文

年底大促陆续有来 专家教你看清优惠真面目

字号: 2014-01-09 16:36

核心提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有部分商家真的有在降价打折,但抬高价格再降价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羊城晚报记者发现,现在各大商场推出的返券促销较为常见的方式包括赠券直接使用、限时使用、与一定比例现金搭配使用等。文/羊城晚报记者 郑少玲。

逢年过节,“打折”、“大降价”、“满200送100”……面对这些诱惑的字眼,不少消费者的购物激情往往会被激发。可是,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商家愿意做亏本生意。有专家指出,类似这种优惠活动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价格幻觉”,以为自己捡到了宝,但实际上却不知不觉掉入了商家所设的“圈套”,因此消费者在“下手”前最好先理性思考,认清到底是“被算计”了。

现象1:

抬价打折

“节前先抬价,双11再打折”是往年不少网店惯用的伎俩,在刚过去的“双11”,有网友反映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网友“地盘真田幸村1987”发微博称:“双11就是把传统商店里坑人的降价放到了网上,电商胡编了个节日也玩抬价打折的戏码,真心希望身边的朋友别往火坑里跳啊!”网友“行者戴歌_微博达人”也表示:“买货千万不要盲目,应该提前一周跟进看好商品的价格,以防商家抬价打折,羊毛出在羊身上,买的始终没有卖的精!”

据反映,在去年11月7日,某电商平台一店铺提前把一款平时售价189元的衬衫调整至498元,到了“双11”当天,又把这款衬衫降至171元,虽然表面看起来便宜了一半多,但是实际价格只比平时便宜了18元。此外,也有网友发现,有电商在“双11”活动期间的部分商品价格远远高于其它电商的实际价格。面对电商频频推出的超低折扣,有网购达人坦言,光看折扣没用,主要还是要与商品实际市场价做对比才能看出商家的优惠力度。其实抬价打折不仅发生在电商平台,还发生在实体店当中。有消费者反映,同一件衣服在同一家购物中心的不同店面,价格也是相差甚远。

专家

点评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有部分商家真的有在降价打折,但抬高价格再降价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消费者在购物前最好货比三家,不要盲目购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吴立品指出,如果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各电商平台借助节日营销进行降价促销是营销方式之一,确实也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进行故意抬高价格再降价等投机行为,将对自己的品牌造成不利影响。只有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加之产品质量过硬、提供好的服务,才能得到消费者的真正认同,现在有经验的消费者经常会对比卖家的交易记录来判定是否有真正的降价优惠。

现象2:

付费延保

付费延保服务,实质是有偿性延长产品的保险期服务。据了解,在欧美、日韩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付费延保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就以美国为例,付费延保服务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涉及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娱乐休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消费者也养成了购买延保服务的习惯,延保服务普及率将近50%。

目前,不少家电产品、数码产品甚至汽车也开始陆续提供付费延保服务,而且有些商家的延保服务条款看起来还相当诱人,比如在延保期内维修不用再另外收取费用,维修三次以上仍没有解决问题还可以置换产品等。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各家电卖场的延保费用根据产品的售价以及保修年限的不同,收费标准也略有不同,多数延保项目主要提供:维修费包免、延保期内故障包修等服务。在好又多珠影店,记者看到该超市近期推出了“省心延保”服务,800元以下电器如果在延保期内发生功能故障,将可以得到等额退款,而800元以上电器在延保期内发生功能故障,则可以享受免费维修。延保1年所需交的费用则根据产品本身的价格而发生浮动,以一个价格528元的家电为例,如果想要享受1年的“省心延保”服务,则必须交70元延保费用。

专家

点评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先庆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种付费延保的服务其实也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其中一种销售手段,但一般情况下,小家电的返修率都较低,而且如今家电的更新换代速度毕竟较快,维修成本过高的话不如直接更换来得实惠。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讲,付费延保服务是一种服务的创新,但如果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购买延保的意义其实不大,基本上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现象3:

返券促销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返券促销因其折扣的隐蔽性以及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价格幻觉”而成为目前各大商场普遍采取的主要促销方式。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某百货内看到该百货公司正在举办一个皮具类商品“以旧换新”的活动,据介绍,顾客凭一双旧单鞋或一个旧小件类皮具就可换600元礼券,凭一双旧冬靴或一个旧手袋可换1200元礼券,但使用这些礼券的前提是消费者必须先消费满1000元,而且特价及指定商品除外。

据知情人士透露,返券促销的产生主要源于在定价过程中,销售商一方面需要均衡价格的高低,另一方面需要刺激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使其产生一种用很少的钱获得很高价值的感觉从而提高消费意愿,获得利润。羊城晚报记者发现,现在各大商场推出的返券促销较为常见的方式包括赠券直接使用、限时使用、与一定比例现金搭配使用等。赠券直接使用是指凭相关赠券,可换取商品,但多数商场对赠券换取商品有限制规定,而限时使用是指对赠券的使用时间进行限制。与一定比例现金搭配使用是指,赠券必须搭配规定比例的现金才能使用。总而言之,不同商场推出的返券都有不同的限制条件。

专家

点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董小麟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返券促销这种促销方式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价格幻觉”,从而导致消费者进行非理性的重复购买行为。

据介绍,理论上消费者对折扣的计算为“折扣=实付价/产品标价”,以“满200元送100元”为例,消费者理论上能够享受到的最低折扣为200/300=66.7%,即六点七折左右,而在实际促销活动中,消费者很难恰好凑足金额,享受到的实际折扣率必然低于理论上的最低折扣。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商家常常将商品价格定位在99元、199元、299元等以“9”作为个位数字的价格,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对价格产生幻觉,而消费者为了获得所期待返券必须正价消费,以弥补那“一元”达到返券金额。董小麟提醒消费者,在返券促销中,消费者应根据商家的诚意程度来进行理性判断,这里所指的诚意程度包括返券使用时间的长短、限制条件的多少等,并且要时刻记住:即使有返券,返券额度也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如果额度过高,则要提防商家抬价打折的可能性,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郑少玲

Tags:打折 折扣 降价 晚报记者 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