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尚频道 亲子育儿 正文

快来认识宝宝保健误区

字号: 2013-12-15 08:17 作者:李花

核心提示:相比节目中照顾孩子的手足无措,现实中对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更是让小爸爸小妈妈们摸不着头脑,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筱青告诉记者,民间流传着很多不科学的说法,有些初为人父母的家长在茫然的处境下盲目轻信,反倒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谬误都有哪些呢?有了“马牙”就要挑。

近期,一档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节目里爸爸们和小朋友的相处模式让人捧腹。相比节目中照顾孩子的手足无措,现实中对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更是让小爸爸小妈妈们摸不着头脑,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筱青告诉记者,民间流传着很多不科学的说法,有些初为人父母的家长在茫然的处境下盲目轻信,反倒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谬误都有哪些呢?

谬误1:

要绑腿防止小儿罗圈腿

刚做爸爸的陈先生听老一辈人说,初生的孩子要绑腿,否则今后孩子的腿不直不好看,于是把孩子的腿“五花大绑”,裹成一个“蜡烛包”,结果孩子的哭闹明显多了起来,不知所措的陈先生遂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求诊。

陈筱青医师告诉他,所谓的罗圈腿多是出生后孩子患佝偻病或负重过早引起的,和绑腿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孩子在母体环境(子宫)中的姿势本是屈曲的,这是一种最舒服自然的状态,在医院的新生儿病房里,护士阿姨会给新生的孩子一个生理性的体位,宝宝可以仰卧、侧卧或俯卧位,身边围绕着“鸟巢”包被,宝宝的手脚都是屈曲的状态,小手放到嘴边。但是,俯卧位在家庭中采取是不合适的,容易引起新生儿的意外窒息。陈筱青医师强调,新生儿腿被绑起来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运动,更由于体位的不适造成宝宝的情绪波动,不利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

谬误2:

有了“马牙”就要挑

刚刚出生三天的郑宝宝突然发热不退,不肯吃奶,送入医院的时候表现得烦躁不安,由于新生宝宝不易发热更不易高热,医师细问才知道是前一天奶奶给孩子挑了“马牙”出了事,导致宝宝感染发热。

陈筱青医师说,郑姓宝宝并非特例,这是由于家长对“马牙”的认识不足所引起的。她介绍,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都会出现一些黄白色的针尖样大小的小点,触摸有硬结感,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而这在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数周或2-3月可自行消失,属于新生儿时期的特殊生理状态,根本不需要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并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黏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严重的更会引起“破伤风”危及宝宝生命。

谬误3:

有黄疸不用着急

出生刚两周的李宝宝,出院一周多了皮肤还是有点黄,一开始她的妈妈并未在意,总觉得新生儿皮肤黄是正常的,而且看颜色消了一些就置之不理,可是这么多天过去了,眼看孩子黄色还是没有完全退去,这位妈妈着急了,就跑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一测黄疸,竟然有29mg/dl,到院后紧急进行了换血治疗,才将黄疸降下来!

陈筱青医师告诉记者,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宝宝都会有黄疸,若是出院时皮肤已经恢复正常就不用担心,若是还有轻微黄疸,就得在出院3天左右定期到医院做跟踪随访,多数宝宝两周左右就退尽了。黄疸稳定下减退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不用多虑,可要是渐渐加重或退而复升,足月的宝宝2周以后的黄疸,家长就得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病理性黄疸,避免黄疸过高引发的胆红素脑病。

谬误4:

发热了赶紧去医院挂退热水

家住江宁的侯先生半夜三更发现孩子突发高烧40℃,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路开车闯红灯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进门就要求护士打退热针,挂退热水。接诊的医生护士都为孩子和他捏了把汗,跟他解释不用打退热针,也不用挂退热水,赶紧口服退热药,半小时不到孩子的温度就降了下来。

陈筱青医师告诉这位爸爸,他的这种处理方式是非常危险的。40℃已逼近超高热(41℃)的危机边缘,超高热极易损害宝宝的大脑。高热往往可能诱发孩子抽搐的风险。陈筱青医师介绍,遇到孩子发热温度高于38.5℃都应该积极采取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物,并注意给孩子大量饮水,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但是对于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的宝宝尽可能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所以侯先生应先给孩子吃退烧药,配合物理降温,再去医院就诊,才是安全之举。

Tags:宝宝 新生儿 陈筱青医师 人民医院 医院儿科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