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大众消费 正文

性善性恶基因决定?焦虑、同情心均可遗传

字号: 2013-11-02 11:28 来源:中国皮卡网

核心提示:该基因有长短两种形态,携带5-HTTLPR长等位基因的人更少焦虑,更为乐观,有同情心,也更乐于助人。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基因变体的不同长/短(L/S)等位基因组合,影响着我们的焦虑、抑郁水平,影响着我们对生活快乐程度的感受,继而影响到我们是否会采取亲社会的行为,是否是一个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人。

基因对人天生的性格有一定影响。

最近,生物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你是位友善厚道的好人,不单跟后天的道德教化有关,还跟你的基因有关。人体内有一种编码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的5-HTTLPR基因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密切相关。该基因有长短两种形态,携带5-HTTLPR长等位基因的人更少焦虑,更为乐观,有同情心,也更乐于助人。人性的善恶和人生态度,真的是天生的吗?记者特邀医学专家进行解读。

5-HTTLPR基因

与焦虑密切相关

是什么驱使人们停下脚步,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人呢?你也许会说这是道德教化的功劳。但一派热衷从生物遗传学角度寻找答案的心理学家正在尝试用更为严谨的科学回答这一问题。在他们看来,答案其实隐藏在我们身上的一些特殊基因中。正是这些基因变体的多态性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以及对待他人的方式。

这方面的成果近年有很多。最近全世界研究者探讨的热点,是一种被称为5-HTTLPR (5-羟色胺转运体)的基因。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基因变体的不同长/短(L/S)等位基因组合,影响着我们的焦虑、抑郁水平,影响着我们对生活快乐程度的感受,继而影响到我们是否会采取亲社会的行为,是否是一个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人。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许明智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与焦虑相关人格特质存在关联,它确实被研究者认为是一个最有前景的候选基因。因为这种基因在调控神经递质5-羟色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许多前人的研究已经揭示5-羟色胺在人格方面有重要作用。“5-羟色胺(5-HT)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快乐和满足感有密切关系。目前,抗抑郁药如盐酸氟西汀,就是通过提高脑内5-羟色胺水平而起作用的。”

5-羟色胺可谓是能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几乎影响大脑活动的每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研究发现,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抑郁、冲动、酗酒、自杀,以及发生攻击、暴力行为。女性大脑合成5-羟色胺的速率仅是男性的一半,可能因此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随着年龄的增长,5-羟色胺作用通路的工作效率会出现下降。一项研究显示,与30岁的人相比,60岁的人大脑中5-羟色胺特异受体的数目会减少60%。由于其效力下降,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而5-羟色胺是受5-HTTLPR基因调控的。由5-HTTLPR介导的神经传递在运动、摄食、睡眠、生殖等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其实是一种跨膜转运蛋白,大量研究已证明,它在情感状态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拥有LL型基因

变体的人更乐观

研究者发现,对于5-HTTLPR基因来说,短等位基因和长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构成LL、SL、SS三种不同变体,基因中是否有S等位基因,与焦虑、抑郁、乐于助人等性格特质关系密切。

最近,英国研究者就展开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人员选取97名男女参加实验。其中16人的5-HTTLPR基因属于LL型变体,其他人则属于SS型或者SL型。研究者从数据库选出一些图片,并把这些照片分为3类:传递正面信息的图片、传递负面信息的图片和中性图片。传递正面信息的图片中会出现巧克力等令人愉快的事物;而传递负面信息的图片里会有毒蜘蛛、试图自杀的人等。研究人员请实验对象观看含有这些图片的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上有两张图片,分别选自3类图片中的任意两类。结果发现,5-HTTLPR基因是LL型的16人明显抗拒负面信息。他们关注令人愉快的图片,自动“屏蔽”负面、恐怖的图片。其他人的表现则与之相反。

英国的研究者认为,5-HTTLPR基因变体中LL型的人倾向于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这种倾向是他们的主要认知机制,决定他们如何应对平时生活中的压力。虽然如此,生活经历在个性塑造的过程中仍然起很大作用。此前的研究显示,生活态度影响人体健康。乐观有益健康,悲观者则可能寿命较短。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的人生病几率较高,无论是头疼脑热的小病,还是中风、心脏病和精神疾病等重病。一旦生病,生活态度乐观的人更易听从医生建议,悲观者则可能轻言放弃。压力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多看事物光明的一面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免疫力。

焦虑、同情心均可遗传

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沃卡罗最近对5-HTTLPR基因变体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指出,焦虑程度和亲社会行为存在联系。那些有较少不安情绪的人更愿意去帮助别人。对社会有一种焦虑倾向、对周围的人感到不安的基因变体类型人群,只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们便不愿意帮助别人。

但沃卡罗也指出,这项研究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有焦虑情绪的后代也同样缺乏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即便这种情绪有遗传倾向。虽然他们可能在公众场合更难进行亲社会行为,但是他们也许会匿名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或用除互动以外的其他方式去帮助别人。

其实,围绕5-HTTLPR基因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但焦虑、抑郁究竟受多少个基因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受其影响,迄今并未取得一致性结论。许明智说:“科学家们开始以为搞清楚基因结构就搞清楚了所有的问题,但最终发现每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目前,5-HTTLPR基因的多态性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关系仍然停留在探索阶段,还不能当成定论写入教科书。这一问题的探索需要巨大的研究样本量。样本构成和研究对象在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都会造成结论的差异。”

环境可改变基因的表达

在许明智看来,影响焦虑相关人格特质的遗传因素可能是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而成,一种基因也可能影响着多种人格特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俊先教授在最近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对其进行的5-HTTLPR基因研究有详尽的综述。他指出,“5-HTTLPR基因型并不直接影响抑郁的发生,而是通过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影响的。携带S等位基因的个体暴露于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时,更易发生抑郁。另外,5-HTTLPR还与CYP2C9、BDNF等基因存在交互作用。”

许明智对此也持相类似的观点。“人格特质本身受到遗传、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该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过去我们将焦虑分成素质性的和状态性的。这素质性的就有基因与遗传的影响,而状态性的则指向环境因素。如果与焦虑抑郁相关的基因没有表达出来,也许就不会在人格上表现出焦虑、抑郁的特征。环境的因素反过来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例如,童年的创伤也许会反过来改变基因表达。虽然也许有些人有更好的同情心遗传,但如果他一直在冷漠的环境中成长,他成年后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也不见得会很好。”

链接:你有“愤怒基因”吗?

德国科学家发现,遗传基因是决定一个人性格是否易怒的关键之一。德国波恩大学研究人员选取超过800名受试者参加问卷调查,评估他们处理愤怒的方式,同时对受试者进行DNA测试,检测DARPP-32基因类型。该基因有3种变体“TT”、“TC”和“CC”。这些变体决定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是影响愤怒和攻击情绪的重要物质。研究发现,拥有“TT”和“TC”型基因变体的受试者更易发怒,他们大脑中负责控制情绪的杏仁核灰质较少。研究人员认为,“T”基因能够提高多巴胺水平,“T”基因越多,人越焦躁易怒。

西方国家大部分人的DARPP-32基因为“TT”和“TC”变体,而“CC”型的人因为没有“T”基因,能轻松控制情绪、保持冷静。虽然基因某种程度上决定性格,但DNA并不是乱发脾气的借口。研究者警告说,影响性格是否易怒的因素中,基因的比重仅占一半,而DARPP-32是诸多“愤怒基因”中的一个。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易怒、情绪化的元凶也是大脑中的“愤怒基因”。大脑中有一种基因能产生复合胺,在控制情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易怒女性体内,这种基因变异成“愤怒基因”,导致复合胺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记者 李文

Tags:图片 同情心 等位基因 种基因 易怒

责任编辑:wb001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今日热点

本周排行

焦点图片